学校新闻
首页 > 学校新闻 > 正文
首页 > 学校新闻 > 正文

我校举办“思政引航,青春逐光”主题微课 聚焦饭圈文化与青年价值观构建

2025-05-09

5 月 8 日下午,我校党委学生工作部(处)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,在大悟校区 A 栋 “一站式” 学生社区举办了第五期 “思政引航,青春逐光” 系列主题活动。本期活动以 “迷失的爱豆狂欢:饭圈文化下我们怎样进行榜样的复归与重塑” 为主题,通过师生深度对话,剖析饭圈现象背后的文化逻辑,引导青年在追星热潮中保持理性与清醒。党委学生工作部副处长曹灵海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竹茹、钱利文及 50 余名学生代表参与研讨。

活动开场,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竹茹以 “当代青年饭圈参与度调研” 为切入点,深入揭示了追星行为的双重影响:一方面,青年能通过粉丝社群获得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;另一方面,“数据打投”“控评反黑” 等异化行为正逐渐侵蚀现实生活。

在 “爱豆与粉丝的关系” 主题讨论环节,师生展开了热烈探讨。教师团队指出,偶像工业将 “情感劳动” 商品化,粉丝虽能通过消费获得 “养成式” 参与感,但双方关系本质上并不对等。杨竹茹强调:“追星应基于对作品和品格的认可,而非盲目付出。” 针对粉丝消费行为,现场讨论达成共识,认为过度投入易导致自我迷失,“爱自己” 才是理性追星的前提。

自由讨论阶段,学生代表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反思。有同学分享偶像通过公益行动传递正能量,提出 “双向奔赴需以真诚为前提”;也有学生坦言曾因盲目追星影响学业,如今更注重 “以偶像为镜,观照自身成长”。教师团队借此引导学生突破饭圈思维局限,鼓励将追星热情转化为专业学习、社会服务实践等具体行动,实现从 “追光者” 到 “发光者” 的蜕变。

活动最后,党委学生工作部副处长曹灵海总结指出,本次活动旨在帮助青年在多元价值观碰撞中明确人生方向,避免陷入 “为偶像而活” 的精神内耗。他强调,高校思政教育需直面青年文化现象,通过批判性思考,引导学生将追星热情升华为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。与会学生纷纷表示,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,在理性追星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。

(文章来源 武汉传媒学院团委公众号)

上一条:非遗花笺 心印春晖—我校大悟校区举办非遗...

下一条:我校新闻传播学院开展“光盘接力”地球日...